全面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的三个维度

发布日期:2023-1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彰显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快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理念

话语体系是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讲什么”的问题,体现着话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立场,是话语正义评判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我们亟须构建一套价值正确、科学严谨、内涵丰富的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坚持“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彼此契合,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形成的思想基石。“天生万物”“道生万物”与人与自然统一于物质性相通,“天人合一”“万物为一”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和解的人类理想相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观点相汇。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道法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民为邦本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从时代思想精华的角度实现了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到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跨越,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话语创新发展。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科学理论。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探索、生动实践,从着力解决我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生态话语,用中国生态理论阐释中国生态实践。“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等新表述,就是生态话语“中国风”的典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双碳”承诺到绿色“一带一路”,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世界,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无不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的人类情怀和大国担当。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人类社会未来生态图景,坚持问题导向,提炼出既受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又能为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理解认同,既具有中国价值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生态文明话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塑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彰显中国贡献

话语权的背后都是以伟大实践作为基础的,是解决“凭什么讲”的问题,体现着话语的真实性和生命力,是话语自信的最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所以,我们必须对内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对外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丰硕,PM2.5平均下降了57%,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减污降碳成效明显,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等。我们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五个重大关系”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以及必须扎实推进“六项重大任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承诺;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了13亿千瓦;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实践证明我国已实现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但面对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和生态安全的威胁,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继续深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持续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不断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全球生态治理新秩序新格局,维护全球生态正义,为共同创造清洁美丽世界和全球生态文明未来图景贡献中国力量。

提升生态文明话语国际传播效能,唱响中国声音

话语传播是话语权提升的实现路径,是解决“怎么讲和讲得怎么样”的问题,体现着话语感召力影响力,是形成新的国际话语格局的直接推动力量。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并没有随之自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必须加强生态文明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话语传播效能和国际话语权。

加强生态文明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是提升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战略能力。加强党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优化传播战略布局,改进国际传播策略,自主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其次,提升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外宣旗舰媒体群的能力。把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加强主流媒体的建设与发展,集中力量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外宣旗舰媒体群。再次,提升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能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多维立体传播矩阵,牢牢把握国际传播中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的主动权。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话语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生态文明的故事、中国人民奋力实现美丽中国的故事以及和世界人民共建美丽世界的故事讲好讲生动,并解读好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注重发挥不同传播主体优势,形成传播合力。党和国家相关机构、外交平台和主流媒体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自觉塑造中国生态文明负责任敢担当大国形象。同时要注重发挥好中国企业、民间团体在提升生态文明话语国际传播效能中的独特作用,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塑造企业文化的核心要求。发挥民间团体的独特作用,把生态文明思想、理念主张和取得的成就等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真实、立体地展示中国生态文明的魅力。要结合受众的不同特点和文化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对与我国友好交往的国家和民众,可以更侧重于生态文明话语交流和文化互鉴,巩固友谊根基。对那些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缺乏了解,甚至误听误解的国家和民众,可以侧重于话语传播和文明解读,用生动的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成就感染人,用可感知的真实的中国生态文明世界贡献说服人。对那些玩弄双重标准,恶意中伤、诋毁、打压中国的国家和政客,要勇于话语交锋和话语斗争,旗帜鲜明地表达中国主张,坚决揭露其险恶用心和话语霸权本质,从而抢占人类道义制高点。

【作者刘建佳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权研究”(20A16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