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日期:2023-03-16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新时代的集中表达,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鲜明的方向指引、科学的方法遵循和坚定的信念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民族家园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思想宝藏,体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塑的世代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即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在近代以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古话,反映了古人丰富的人文精神、哲学智慧,是当前我们推进治国理政的思想启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流变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伦理风俗、民族精神等的总和,内在蕴含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信念、独特的气质品格,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克服无数艰难困苦所聚力形成的强烈民族认同感,是我们当前放眼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支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贯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战胜各种危机困难的根本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两个结合”,并着重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所具有的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一百多年的党史上,都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贯通,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自信自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中国人民在赓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奋勇前行,以更为积极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持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意义、理想等高度肯定,对自身文化的活力、创造力、生命力充满高度信心的一种状态,在深层次上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认同和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中华民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客观性优势,转化为主观性的意志和情感认同的具体表达。新时代以来,正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才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明显增强的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持续为人类发展道路的开拓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智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势必会遭遇更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为严峻苛刻的风险挑战,更需要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在全方位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赶考之路上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自豪地向世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人民性是其本质规定。人民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就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纳入其中,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同时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来概括我们要发展的文化的具体特征,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人民性的坚持,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创造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切实践行,这一奋斗目标正是内在蕴含了人民对丰富精神世界的现实追求。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激发民族创造活力、反哺社会文明素质提升,为新时代新征程锻造更加团结、更为坚定的力量主体。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